古代,一封家书,寄去多少思念。
木心说:“从前车马很慢,书信很远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”。
见字如面,还记得笑靥当年。
古代见面的机会很少,两个城市至少要十几天,甚至几个月的路程。书信代替了亲自见面,见到文字如此亲切,想到对方写书信的样子,就在眼前。
如今,再也没有人去寄去一封家书,告诉亲人,告诉爱人自己在远方过得还好。
从前,诸多不便,但浓浓的爱意都付诸笔墨之中。雁字过庄眉时,村落中有谁抬眼望。一定是这位老人,或是那位女子,或是那些孩童,日日去村口等待的这些人最需要看见你的书信。
历史很残酷,但是历史的故事也很暖心。不起眼的村落,匍匐在一片荒芜之中,沉落在冰冷的历史车辙里,是万家灯火,孱弱的烛光下手捧一封家书或哭,或泣,或悲,或喜的那些人给了生气。无论如何,总归是来了信,知道你过的好,或坏,总归是见到了,村落显得踏实了,宁静了。在一片雾霭弥漫之中,总归算是团圆了,他们踏踏实实的睡去,等待更明媚的第二天。
一封家书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厚厚一沓,承载着浓厚的故土情怀和对亲人,爱人的思念。那是活在世界上能够积攒的,能够回味的岁月存档。
学习书法,失去了乐趣,就会变成僵化的技能。如果写字脱离了生活,脱离了情感的表达,那么就好似不爱学习的孩子为了考试成绩去背诵文言文,痛苦且不说,背下来也不能给他带来什么。
我们当然知道,“家书”这些东西如今毫无现实价值,但是我想,如果你们也喜爱写字,那么不妨经常写写家书,可以不用邮寄,只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,然后尘封。我相信,总有一天你会需要这些回忆。
没有什么能够更好的帮你存储之前的情感,快乐的时刻稍纵即逝,痛苦的历程也如过眼云烟,有一天你活到30岁,回头发现30年里没有什么可以记起,只忙碌于当时的生活,只顾及未来的路怎么走,对于过去真的是一张纸掀了过去。
即使是一张纸,也一定要让它是厚厚的一沓。